手機:15042836555
電話:024-87723300
傳真:024-87723399
地址:沈陽胡臺工業園區
疾病防治
當前位置:首頁-疾病防治
診斷與治療難度更大!豬多病原混合感染防控對策 |
2023-12-08 10:38:31 |
近年來,不同病原之間互相作用、互為誘導,導致豬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比率增加。豬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比單一病原感染更復雜,診斷與治療難度更大,給豬場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豬場應采取重視生物安全、科學飼養管理、提升豬免疫力等預防措施,盡量減少混合感染的發生。一旦發生混合感染,應及時正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明確治療措施,避免錯誤診斷,減少經濟損失。 從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測的大量數據分析得知,目前發病豬以2種或2種以上病原混合感染的現象很普遍,混合感染的病原主要包括病毒與病毒、病毒與細菌、細菌與細菌等,也有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之間的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圓環病毒(PCV)最為多見,細菌感染以豬鏈球菌(SS)、肺炎支原體(Mhp)、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豬副嗜血桿菌(HPS)最為常見。2023年,混合感染多殺性巴氏桿菌(PM)、附紅細胞體(BB)和胞內勞森氏菌(Li)的比例比往年明顯增加。不同豬場之間,混合感染的病原差異很大。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混合感染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豬場的環境(周圍環境和內部環境)、豬場管理水平等因素相關性很大。近年來,隨著規;B豬發展,頻繁引種、高密度飼養、疫苗和抗生素的不當使用等,促使豬的體質呈高度過敏狀態,在管理不善的情況下,不同病原之間互相作用、互為誘導,導致豬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比率增加。豬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比單一病原感染更復雜,診斷與治療難度更大,給豬場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豬場應盡量減少混合感染的發生,一旦發生混合感染,應及時正確診斷,采取有效措施以減少經濟損失。 1、豬多病原混合感染多發原因 1.1豬群健康度低 由于飼料霉菌毒素、細胞分化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毒素、細菌和病毒產生的毒素、環境毒素、藥物和重金屬等對機體的作用,導致機體肝腎功能損害,豬群健康度降低,存在于環境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趁虛而入。 1.2機體免疫抑制 由于感染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一些營養因素的缺乏、注射和轉群等多種應激因子的產生、某些化學物質及藥物的泛用,損傷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而引起免疫抑制,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缺乏有效抵抗。 1.3場外病原侵入 由于引種不慎,豬場周邊發生重大疫情,生物安全出現疏漏,消毒、免疫、藥物保健等防病控病措施執行不到位,導致場外病原微生物侵入。 1.4條件致病作用 天氣驟變、溫差過大、轉群并群、密度不適、光照過強、空氣質量差、剪牙斷尾咬架等,導致皮膚黏膜屏障受損,機體抵抗力下降,豬副嗜血桿菌和豬鏈球菌等豬體內的常在菌大量繁殖、產毒而發病。 1.5菌群平衡紊亂 由于不當消毒(過度消毒、高頻次消毒)、濫用抗生素、飼料質量差等原因,導致機體菌群平衡(生態平衡)被打亂,有害菌大量孳生。 1.6病原毒力增強 由于過度免疫、疫苗不當使用、過度消毒、環境惡化等原因,一些病原發生變異或重組,毒力返強,重新危害豬群。 2、豬多病原混合感染常見類型 臨床中豬多病原混合感染類型非常多,報道稱,有PRRSV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和PCV、APP、豬偽狂犬病病毒(PRV)、沙門氏菌(SALM)混合感染,有PCV與Mhp和HPS、PRV和BB、豬丹毒(Ery)和BB、大腸桿菌(E.coli)、SS、Mhp混合感染,有PRV與APP、PM、弓形體(TP)混合感染,有豬瘟病毒(CSFV)與Ery、HPS、TP混合感染,有SS與APP、BB、PM、HPS混合感染[1],有E.coli與PEDV、SALM混合感染,有BB與溶血性葡萄球菌(SHL)、豬細小病毒(PPV)混合感染,有豬流感病毒(SIV)與PM混合感染,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與PEDV混合感染等,但比例較高的是以PRRSV和PCV為主因的混合感染。 2.1以PRRSV為主因的混合感染 PRRSV是免疫抑制性病毒,易發生多病原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而且影響常規疫苗的免疫應答。臨床中較常見的以PRRSV為主因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有PRRSV+PCV2+CSFV、PRRSV+CSFV、PRRSV+PEDV/PoRV、PRRSV+HPS、PRRSV+Mhp、PRRSV+SS、PRRSV+PM以及PRRSV不同毒株之間的混合感染等。 PRRSV和PCV均屬于免疫抑制性病毒,豬群如果混合感染PRRSV和PCV,機體免疫系統將受到雙重損傷,免疫機能抑制程度更為嚴重,更易造成多種病原混合感染;PRRSV與PCV2和CSFV混合感染常表現為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RRSV與CSFV混合感染主要原因是PRRS疫苗與CSF(豬瘟)疫苗免疫間隔不足14d等不科學免疫程序;PRRSV與PEDV混合感染是臨床導致產房仔豬腹瀉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往往同時伴有母豬機體毒素蓄積引起的健康度低;PRRSV與HPS混合感染在保育豬中最常見,臨床中常將HPS作為PRRS的“指示病”或“影子病”,往往伴有寒冷應激和豬舍空氣質量下降的誘因;PRRSV與Mhp混合感染與不當的Mhp免疫程序有關,往往同時伴有環境應激等誘因;PRRSV與SS混合感染與仔豬的傷口管理不當有關;PRRSV與PM混合感染與環境衛生不良、抗生素過度使用有關;PRRSV多毒株之間混合感染狀況主要與豬場濫用PRRS疫苗和不當引種相關。 2.2以PCV為主因的混合感染 PCV也是免疫抑制性病毒,可引起豬圓環病毒。≒CVD)和豬圓環病毒相關疾。≒CVAD)。PCV包括PCV1、PCV2、PCV3和PCV4 4種基因型。PCV單獨感染不會導致明顯的PCVAD,常與其他病原如PRRSV、PPV、CSFV、PRV、PEDV、SS、HPS和Mhp等混合感染,加重臨床癥狀的表現;PCV2各亞型之間的混合感染以及PCV2、PCV3和PCV4之間的混合感染,在臨床中也不少見。 PCV與PRRSV混合感染在臨床中最為常見,主要引起斷奶仔豬嚴重的增生性壞死性肺炎,機體免疫力明顯下降,加大原發性和繼發性病原體感染的風險,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PCV與PPV混合感染使母豬產出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比例增加,產生更多的TNF-α誘導豬只出現PMWS(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癥狀;PCV與CSFV混合感染較為普遍,多發生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消瘦性疾病的豬只中,導致免疫系統嚴重損傷,接種CSF弱毒疫苗后經常發生免疫失敗現象;PCV和PRV混合感染是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的誘因之一,導致肺臟和腦組織的病理損傷,常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呼吸困難、神經癥狀,有時伴發突然倒地死亡現象;PCV與PEDV混合感染比例較高,加劇患豬腹瀉癥狀,加快PED臨床癥狀進程;PCV與SS混合感染常導致腦膜炎、敗血癥和心內膜炎等多種疾;PCV與HPS混合感染主要表現為豬只呼吸困難和多發性漿膜炎,且死亡率較高;PCV與Mhp是導致PMWS和PRDC的兩大重要病原,二者混合感染主要表現豬只生長遲緩、呼吸困難、間質性肺炎等;PCV與豬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可引起仔豬滲出性皮炎。 3、防控豬多病原混合感染對策 3.1豬多病原混合感染預防方案 3.1.1重視生物安全 謹慎引種,加強引種檢疫和特定病原檢測;關注豬場周邊疫情,重視豬場外圍的生物安全,加強對進場人員、車輛、物資的管控;做好滅鼠、防蠅蚊和驅蟲殺蟲工作;嚴格做好病死豬、胎衣、墊料、排泄物等無害化處理;豬場內部特別是豬舍內用復合益生菌或復合有機酸進行消毒,培養有利于有益菌生長的環境;堅持全進全出原則,科學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藥,防止耐藥菌株的產生[2]。 3.1.2科學飼養管理 做好豬舍內環境控制,保證飲水充足、清潔、適溫,減少或避免各種生產應激和環境應激;提供優質、全價、新鮮無毒的日糧,使用生物發酵飼料,滿足各階段豬的營養需要,維護好微生態體系,提高豬腸道健康度和豬群健康度。一切保護和提高皮膚黏膜屏障功能的措施才是科學的飼養管理。 3.1.3提高豬免疫力 疫苗免疫依然是防控混合感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嚴格操作;做好中藥保健,固本扶正,控制豬免疫抑制性疾病,避免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失衡;運用扶正祛邪理論,適當使用保健品,潤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內環境,調理亞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豬病易發階段、應激產生前后,適當使用藥物預防[3]。 3.2豬多病原混合感染治療方案 3.2.1確定治療方案 豬多病原混合感染一般表現為多系統癥狀,包括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廢絕、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皮膚發紺、便秘或者腹瀉、神經癥狀等。臨床中應根據豬群的發病情況、臨床表現、病理變化、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病因,分清主次,確定治療方案,針對性治療;對假定健康豬群要群防群控,要有系統思維,并根據豬群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生產中經常無法第一時間找出主因、次因和誘因,治療時應根據臨床癥狀、發病率、死亡率,“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標本兼治”,以盡量減少損失為目的。 3.2.2明確治療措施 一旦確定治療方案,就要明確給藥途徑(飲水給藥、拌料給藥、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給藥等),是否需要緊急免疫,有無必要帶豬消毒,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擴散;抗菌、抑制病毒繁殖、解熱、消炎、清除內毒素、降低病毒血癥、調節酸堿平衡、抗休克等措施熟重熟輕、誰先誰后還是同時進行,需要及早明確、及時采取措施。許多混合感染癥狀較嚴重的原因是細菌內毒素產生的休克、敗血癥、炎癥風暴,抗生素只能抗菌,不能消炎,更不能清除內毒素(有時使用抗生素會加速內毒素的產生)。因此,中藥制劑、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正確選用在臨床豬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治療中有重要意義。 3.2.3避免錯誤診斷 臨床中準確診斷混合感染的難度較大,有時在病料中檢測到某種病原,并不一定就是這個病。存在病原不一定就是感染,因為感染是病原體侵入機體后引起局部和全身性炎癥反應的過程,許多病原是機體中正常存在的,不會引起感染。相反,有時在病料中沒有檢測到某種病原,也并不一定不是這種病。因為檢測時,這種病原可能已經被常規使用的藥物殺滅,或者已被機體清除,或者由于檢測手段問題沒有被檢測到,這種情況往往可以通過抗體檢測來反證。臨床中,“同病不同癥”或“同癥不同病”的現象多見,不當使用退熱藥后會掩蓋一些癥狀,過于相信疫苗免疫的效果,過于相信發病豬的典型癥狀和死亡豬典型的病理變化[4],這都易導致誤診。 4、1例混合感染防控案例啟示 某集團下屬12個豬場,其中5個豬場常年發生哺乳仔豬腹瀉。PCR檢測PEDV呈強陽性,CT值≤26,有時可同時檢測到輪狀病毒(PoRV)。豬場采用PED(豬流行性腹瀉)弱毒疫苗、滅活疫苗及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聯合使用,均未取得較好效果;使用病料返飼,暫時有效,2個月后腹瀉復發。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場藍耳病一直不穩定,母豬健康度也不是很理想。后經豬場技術部和集團顧問共同分析,確診該場哺乳仔豬腹瀉的原因是PRRSV+PEDV+PoRV混合感染,誘因為母豬內毒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母豬內毒素,起決定作用的是PRRSV,PEDV和PoRV是次要因素。于是決定停用PED疫苗,強化對母豬藍耳病的控制,使用茵梔解毒顆粒(主要成分:茵陳、梔子、虎杖、黃芩等)對母豬進行調理。半個月后,哺乳仔豬腹瀉逐漸停止,一直維持穩定。 從本案例可以看出,一是豬多病原混合感染很普遍,在豬場健康管理中要有系統思維;二是診斷時要分析混合感染的主因、次因和誘因;三是治療時從控制主因著手還是消除誘因優先,需要根據發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有時消除誘因比控制主因更重要。 5、結語 多病原混合感染病豬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的非典型性給診斷帶來很大的困難,多病原混合感染對豬只多系統造成的損傷給防控帶來很大的挑戰[4]。臨床獸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透過現象發現本質;要用系統思維分析問題,找出混合感染的“主犯”“從犯”“教唆犯”和“旁觀者”;要借助新技術新方法[5],結合臨床經驗,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檢測以及飼養管理等方面進行診斷;要從經濟學、病理學、癥狀學等維度,以設法控制死亡、減少損失為前提,運用營養學、藥理學、管理學原理,采取綜合措施提高豬免疫力,減少機體損傷,預防疫病傳播,保障豬群穩定,解決混合感染的根本問題。 |
上一篇:母豬、小豬、中大豬因疾病幾天不食,該如何治療?
下一篇:母豬發情的妙招 |